小学一年级“小豆包”们开学整一星期,随着着孩子们的欣喜和忐忑,父母也跟他们一样忙着调整新的生活程序,心中同样充满着开心和不安。过去年轻一代的“八零后”们成长为父母,需要适应的还真不少,手机、电脑、邮箱、iPad、APP全部都不可以少,有些父母坦承重压山大,甚至比娃重压还大。
三大通讯方法都不可以少
刚刚过去的这周王女性花了好多手机流量,就连上班也在不停看看手机,原本不大喜欢手机聊天的她这几纯真无邪正变成手机控。王女性的儿子刚上小学,正处于适应期,老师们也都相当负责,课余常常把孩子们课间的状况、班级公告、学校安排以飞信、微信等形式准时告知父母,王女性说:“我都好多年不需要飞信了,但学校统一安排用飞信发公告,我快点又下载一个飞信。同时,热心的父母还建了一个班级微信群,为了让父母准时知道孩子在校的状况,老师还建了一个微博,专门上传孩子们在校的照片,所以这几天,我光顾着看飞信、微信、微博了,唯恐漏了什么。”
由于刚开学,学校的公告比较多,父母讨论得也多,总是不到一小时就一百多条未读信息,王女性不能不在海量聊天信息中“捡”出老师发的要紧信息。王女性说:“老师们其实也挺辛苦的,目前通讯信息那样发达,父母的需要也不同,所以下课了就发微博上照片,挺贴心,但工作量明显比我那个年代的老师大多了。”
课外复习愈加电子化
伴随科技的进步,愈加多的科技方法运用到学习中,父母的手机、电脑渐渐成为“小豆包”们课余复习功课的途径。记者获悉,目前有不少辅导孩子学习的公众号和APP,里面包含每个年级的教科书和课外辅导材料。譬如说有一款专门为小学生开发的APP,其中包含一至小学六年级的语文、数学、英语教程,拥有点读功能,还有错题库、汉字笔顺、汉语词典、英汉字典等等功能。朝阳区和西城区等学校均有老师推荐用类似的APP帮助学生复习和预习教程。
科技进步了,孩子学习起来更便捷,不过也有父母担忧孩子一头扎进电子商品里出不来。父母苏辛告诉记者,以前都是自己和孩子一块用教程复习、预习功课,“譬如说英语,他不知道的我就念给他听,虽然孩子感觉有的枯燥,但成效还行。”前一阵子苏辛在其他父母的建议下下载学习APP到iPad上给儿子用,没想到孩子特别有兴趣,拿着iPad点点这儿、读读那儿,以至于孩子不再用教程复习。在欣喜之余苏辛也有的担忧,“这种形式孩子非常喜欢,但与电子商品相比我更想让他用书,把书本丢了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。”
重压大退出将来学霸群
漫漫学习长途中,不只孩子需要适应和挑战,父母亦如是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父母也面临着海量选择。童女性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,本来对孩子上学就有的焦虑的她忽然被“拽”进一个专门探讨孩子学习的教学群,该群本着“学无止境”的原则,父母在此纷纷推送各类课外学习信息,这让童女性愈加焦虑。童女性的女儿此前极少上课外培训机构,童女性的初衷是尽可能让孩子在玩中学习,“若是‘玩无止境’群我倒是非常乐意,但这个群貌似是将来的‘学霸’群,孩子们学得太多了,这与我的教育理念相背而行。”由于不堪群内信息的重负,童女性“愤而退群”。
邹先生近期也感到重压山大,原来在几天前孩子的开学典礼上,高年级的同学吹拉弹唱纷纷表演才艺来“迎新”,邹先生顿觉需要让孩子学点儿什么了。记者发现,开学父母会总是会给年轻的新生父母带来不小的重压,有的父母在朋友圈给自己加油求赞。